国术:醉鬼李三的功夫体系
国术:醉鬼李三的功夫体系
本文是“醉鬼张三”现在唯一健在的亲女儿张瑾瑛(现年八十九岁)口述其父生前的武术功夫与有关事迹。并由张瑾瑛的亲侄儿张芝伦(现年七十二岁)笔录整理。公诸社会,目的是更正某些不实之言论或文字。
(一)绰号的来源:我父亲名张长桢,字寿亭,在家诸兄弟中排行第三。其“醉鬼”二字为当时武林中之仇家所恶意毁谤,绝非我父亲所愿闻。但于社会上呼之己久,变无可如何耳!而且我父亲虽素喜饮酒,那只不过是于亲友宴会上略饮几杯,所谓应酬而已,从无酗酒之现象。
(二)宗派问题:我父亲说他的老师曾告诉他所练的武术宗派是:远在明末清初之时,有三位明朝武将:张氏、赵氏、马氏,不愿降清,隐居在四川深山内,务农为业,并在一起共同练习武术,后来他们三人将各自所学融汇为一体,这技击术的结晶,统名叫做“普通把式”。
(三)师承问题:我父亲说他在幼时(十岁)左右在家乡(河北省东鹿县)于偶然的机缘中遇到两位武师,具都姓李。据云:一为籍贯深州,一为籍贯郑州。此二位李老师的关系不详。但此二位老师的感情甚是融洽,共同授艺,在课程的分工上:郑州李师教授“穿掌通力功”——其方法是以弓步和马步桩为底功运用各种不同姿式的掌法贯力于全身,有上下通力、左右通力、下盘旋转通力。这是一套基础母功。此外尚有一套导引功法,名叫“三皇吞气功”。这种功夫练成后,内脏坚实,骨骼肌肉特别地强壮。而且能使身体升降自如,体肤可以坚硬如铁,也可以柔软如绵。致于深州李师所教授的课程有三种拳术:是一种实战的功夫拳,没有花招,称为短拳,多用于贴身近战,包括硼力、顿力、挫力,肘击,撮腿扁踩,盘腕术。长拳,也叫六家式,据说是由六位世外高人所研究的一套拳术。主要招术有连环撞腿、扑地锦、横腿、连环冲拳。其他还有一套拳术叫做中路拳,以中点为心,向四方进击,以旋转进退五捶为主要招术。致于器械,进手(散手)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艺。
(四)投师与访友:我父亲说他在二十岁以后,家道中落,就靠自身的武功去给一般客商保镖来维持生活。因为他不愿到镖局去作镖师,自己又没有资金开办镖局,干脆就独自一人去招揽生意。张三一个人保镖(武林中的术语叫暗镖,也叫哑巴镖)就是没有什么具体形式——镖车、旗子均无,只要与客人讲好一切条件,就请客人自带行装上路,我父亲微服在侧保护,每到站口或山寨由我父亲出面周旋,就这样走南闯北,得到了几位世外高人的指教:
1、 少林僧传授“进步鸳鸯连环腿”
光绪年间,我父亲保镖到河南省柘城县附近的一个集镇上,听本地居民说有一位少林寺僧人寄居在城乡的一座寺院内,武功精深,但平日参禅修炼,不轻易传人。我父亲就停住全过程,请客人暂住旅店,他一人到庙中拜访高僧。我父亲见这位僧人虽已年迈,但身体雄健,脸色经润,精神旺盛,态度稳重。知道是一位世外高人,不禁肃然起敬,忙执弟子礼,并说明来意。僧人说:你远来此地和我研究武功很好,不过我要看看你的武功程度如何?最好咱们俩人交手较量一番。我父亲知道僧人武艺高强,于是连称:“不敢,不敢。”僧人见状大笑说:你不要害怕,我对你是善意,因你来投师,我不得不测试你的武术功力。我们双方较技,任你用招打我,我绝不还手,你看如何?如此,我父亲以撞腿加双冲拳向僧人侧击,但转瞬之间僧人不见了!我父亲连忙凝神细看,原来僧人在一眨眼之间已转至我父亲身后,并且两掌已在我父亲之肋间停住。我父亲甚是惊异,连忙行礼求教。僧人又哈哈大笑说:好好,你的腿功很有分量,这也就是我能够躲的开!现在我就按照你的路子给你添补一些手法——连环踢法,旋转蹶子脚,撞腿练功法,反身掖拳功法。下盘底功与步眼练功法等等。这样我父亲与僧人师傅盘桓数日,尽得奥妙功夫。
2、 老尼姑传授“旋转八方倒身套肘”。
我父亲在河北保定附近的乡村居住时,每天清晨在村外的一个树林内练功,经常见到树林外边的大道上有一老尼姑行走。这老尼姑身穿灰色布僧袍,头戴观音斗,只能微见其面部有若童颜。她足蹬云履,腋下挟一黄色包袱。走路很快,可以说是脚不沾尘,身体在沉稳之中显着灵便。这老尼姑路过我父亲练武的地方,有时回头一视,有时看也不看就从旁边往前直走过去。一日,这老尼姑又从此路过。突然停步不走,回过头来并把包袱放在地下,并用手指向我父亲说:你为何不练这种功夫?说着将身形矮下,双臂弯曲以肘部互相交替进击,肘随身变,姿势各异,且快如风车一般转动。具是绷撞顿挫之力,钢中有柔,身势起伏不定,倒身旋转尤为奇妙。我父亲见此位尼姑师傅其身法,步眼,功力却与昔日之少林僧人师傅大同小异。且因我父亲此时武功已有相当根底,见此位老尼姑师傅示教,顿明其中门道,连忙行礼致谢。老尼姑神态严肃地说道;你会了吗?你练我看。我父亲聚精会神,照样演练一遍。老尼姑说倒身之功力虽然在腰胯上表现出来,但其实质为上部在肩之特殊功夫,而根基乃在双腿之蹲步椿功。肘法并不是局部,其贯力点前肘有冲击之力,后肘则有撑击之力,而在于随倒腰通力。又对我父亲说:好你就照这样练,说罢,竟扬长而去。此后,我父亲终未见到这位老尼姑师父。
3、 五显财神庙的“王先生”
我父亲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常在北京西便门外的一位好朋友家居住。这位朋友叫赵增,素喜武术,与我父亲在一起共同练功,互相切磋技艺。每当清晨练功完毕总要在野外遛步,这也是练功后的整理功夫。可是这在这个时候,总见居住在附近的五显财神庙——此庙在封建社会时期颇有名声——内的一位老年人士,此老人清瘦身体,态度安闲,从不与任何人谈话。他做何生意无人得知,只听说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先生。这位王先生每于清晨也在乡间野外行走。我父亲与其练功伙伴总觉得这位王先生有点奇怪,所以想了解他的行径。就这样每当王先生出庙往前行走,我父亲与几位伙伴在后稍远之处跟随,但是不能追上,也就是总有一段不能超越的距离。王先生也好象觉得其身后有人跟踪,但是决不理会,任我父亲等人如何努力加快脚程,不但追不上,而且在转过几处树林,或田间小路,再看这位王先生渺无踪迹。如此半载有余。忽有一天,“正逢仲秋时节”的早晨,天气特清朗,这位王先生又出现在田间小路上,幽闲自在踱步,我父亲等人与其相遇,而这王先生竟开口说道:“遛为百练之母”,要在遛之中加上功夫才行!王先生旁若无人地在小路上练了几趟遛步的技艺功夫,是直中有曲,走步之中有踢法、拳法、掌法,我父亲等人在旁边看的出神。王先生说:可以了吧!看不明白,明天再看。我父亲等人第二天又在该地与王先生会面——也就是跟着王先生学习遛步的武术技巧功夫,可是在几天之后,这位王先生不知哪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4、 普渡寺中的喇嘛
民国初年之时,我父亲在北京东单附近的一个酒馆中结识了一位喇嘛师父。这位喇嘛师傅年已半百,体魄雄健藏神不露,性情极为和顺,虽是异族僧人,但汉语流利,谈吐风雅,在酒肆中与众位饮酒客人高谈阔论,相处甚是和气。彼时北京城中之街巷内开设的和人酒馆或茶馆往往都是天天来的固定的顾客,很少有过路客人,因之彼此都是相识熟人。我父亲与这位喇嘛师傅经常在一桌上开怀痛饮,谈论各地风土人情,甚是相得(三点水)。如此相处年余。大家均习以为常,我父亲与喇嘛师傅竟成为朋友!然在一次聚饮分手时,这位喇嘛师父对我父亲说:张三哥,明日中午你到普渡寺来,我们在庙中饮酒谈心更为有趣。你一定要来!翌日我父亲打酒买菜按时到庙中赴约,饮酒时这位喇嘛师傅对我父亲说:“我原(远)方的僧人,云游到此,现在时间已久,明天我将往他处去。年余相交,我知道你为人端正,而且武艺高强,不过艺多不压身,我再给你添点功夫,你看不是更妙吗?”说着将身后边的一个小木箱打开,从中取一轴画卷,展开一看,所画的都是各种不同姿式的小人,(练功图解)。旁边注有说明。喇嘛师傅又说道:“这个画卷我们出家人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就送给张三哥,作为日后纪念。请你收下吧!并希望你照图下功夫,定有大进!
数十年以来我父亲每练此功时,辄怀念昔日之喇嘛师傅,不胜感慨!
5、 “白马李七侯“的后辈与“贯市李”的门徒
我父亲曾向清朝中叶时代的著名武术前辈白马李七侯的后人和贯市李家的门徒学习一趟八卦转环刀(一套单刀的名称)。是李家祖传的单刀,门路精奇,招术奥妙(与八卦门中的刀术不同)。金纂提炉枪是贯市李家的绝技,是一套中平枪术,但其特点是倒提旋转,与身结合,枪中加棒,有各种特异招术。
6、 吕公堂的小老道
清朝末年时在北京东城泡子河畔有一道观,名吕公堂,地处空旷甚为幽静,每届夏季河中清波荡漾,岸边垂柳成荫,遍地绿草如茵,所以习武之士多在此处练习。就在观中有一武艺高强之道士,因他身才矮小,故附近之人皆以小老道呼之。我父亲和他最为友善,并经常在一起练习武功。
(五) 门徒的问题;
我父亲不愿教授门徒,这也许是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但他五十岁以后在北京闲居时,曾有武术爱好者前来向他问艺,今将品学俱优者录下:
于同鹤(云南)
王守连(北京市)
许延增(北京市)
陈伯远(北京市)
耿六(北京市)
许维仁(北京市)——徒孙
注:以上门徒除耿六以外与徒孙皆以谢世。
现仍健在之徒孙有下列四人:
姜祥禄(男,山东省现年69岁,北京市染织厂职工)
李光福(男,北京市,体育教员。50岁)
杨润锐(男,北京市,厨师,52岁)
李兆祥(男,北京市,钳工,50岁)
此外尚有重徒孙三人:(均健在)
陈勇桂(男,35岁,甘肃省,武都县印刷厂职工。)
张晓航(男,18岁,甘肃省,武都县印刷厂职工。)
季华屏(女,21岁,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李庄村武术运动员。)
后记:我父亲平生最尊重各门派之武术尤其热爱同道,而自己总认为是极平凡的技艺,普通的武术,没有什么门派。有人说他是“黑门”,是“内八卦”这都不是事实。
(一)绰号的来源:我父亲名张长桢,字寿亭,在家诸兄弟中排行第三。其“醉鬼”二字为当时武林中之仇家所恶意毁谤,绝非我父亲所愿闻。但于社会上呼之己久,变无可如何耳!而且我父亲虽素喜饮酒,那只不过是于亲友宴会上略饮几杯,所谓应酬而已,从无酗酒之现象。
(二)宗派问题:我父亲说他的老师曾告诉他所练的武术宗派是:远在明末清初之时,有三位明朝武将:张氏、赵氏、马氏,不愿降清,隐居在四川深山内,务农为业,并在一起共同练习武术,后来他们三人将各自所学融汇为一体,这技击术的结晶,统名叫做“普通把式”。
(三)师承问题:我父亲说他在幼时(十岁)左右在家乡(河北省东鹿县)于偶然的机缘中遇到两位武师,具都姓李。据云:一为籍贯深州,一为籍贯郑州。此二位李老师的关系不详。但此二位老师的感情甚是融洽,共同授艺,在课程的分工上:郑州李师教授“穿掌通力功”——其方法是以弓步和马步桩为底功运用各种不同姿式的掌法贯力于全身,有上下通力、左右通力、下盘旋转通力。这是一套基础母功。此外尚有一套导引功法,名叫“三皇吞气功”。这种功夫练成后,内脏坚实,骨骼肌肉特别地强壮。而且能使身体升降自如,体肤可以坚硬如铁,也可以柔软如绵。致于深州李师所教授的课程有三种拳术:是一种实战的功夫拳,没有花招,称为短拳,多用于贴身近战,包括硼力、顿力、挫力,肘击,撮腿扁踩,盘腕术。长拳,也叫六家式,据说是由六位世外高人所研究的一套拳术。主要招术有连环撞腿、扑地锦、横腿、连环冲拳。其他还有一套拳术叫做中路拳,以中点为心,向四方进击,以旋转进退五捶为主要招术。致于器械,进手(散手)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艺。
(四)投师与访友:我父亲说他在二十岁以后,家道中落,就靠自身的武功去给一般客商保镖来维持生活。因为他不愿到镖局去作镖师,自己又没有资金开办镖局,干脆就独自一人去招揽生意。张三一个人保镖(武林中的术语叫暗镖,也叫哑巴镖)就是没有什么具体形式——镖车、旗子均无,只要与客人讲好一切条件,就请客人自带行装上路,我父亲微服在侧保护,每到站口或山寨由我父亲出面周旋,就这样走南闯北,得到了几位世外高人的指教:
1、 少林僧传授“进步鸳鸯连环腿”
光绪年间,我父亲保镖到河南省柘城县附近的一个集镇上,听本地居民说有一位少林寺僧人寄居在城乡的一座寺院内,武功精深,但平日参禅修炼,不轻易传人。我父亲就停住全过程,请客人暂住旅店,他一人到庙中拜访高僧。我父亲见这位僧人虽已年迈,但身体雄健,脸色经润,精神旺盛,态度稳重。知道是一位世外高人,不禁肃然起敬,忙执弟子礼,并说明来意。僧人说:你远来此地和我研究武功很好,不过我要看看你的武功程度如何?最好咱们俩人交手较量一番。我父亲知道僧人武艺高强,于是连称:“不敢,不敢。”僧人见状大笑说:你不要害怕,我对你是善意,因你来投师,我不得不测试你的武术功力。我们双方较技,任你用招打我,我绝不还手,你看如何?如此,我父亲以撞腿加双冲拳向僧人侧击,但转瞬之间僧人不见了!我父亲连忙凝神细看,原来僧人在一眨眼之间已转至我父亲身后,并且两掌已在我父亲之肋间停住。我父亲甚是惊异,连忙行礼求教。僧人又哈哈大笑说:好好,你的腿功很有分量,这也就是我能够躲的开!现在我就按照你的路子给你添补一些手法——连环踢法,旋转蹶子脚,撞腿练功法,反身掖拳功法。下盘底功与步眼练功法等等。这样我父亲与僧人师傅盘桓数日,尽得奥妙功夫。
2、 老尼姑传授“旋转八方倒身套肘”。
我父亲在河北保定附近的乡村居住时,每天清晨在村外的一个树林内练功,经常见到树林外边的大道上有一老尼姑行走。这老尼姑身穿灰色布僧袍,头戴观音斗,只能微见其面部有若童颜。她足蹬云履,腋下挟一黄色包袱。走路很快,可以说是脚不沾尘,身体在沉稳之中显着灵便。这老尼姑路过我父亲练武的地方,有时回头一视,有时看也不看就从旁边往前直走过去。一日,这老尼姑又从此路过。突然停步不走,回过头来并把包袱放在地下,并用手指向我父亲说:你为何不练这种功夫?说着将身形矮下,双臂弯曲以肘部互相交替进击,肘随身变,姿势各异,且快如风车一般转动。具是绷撞顿挫之力,钢中有柔,身势起伏不定,倒身旋转尤为奇妙。我父亲见此位尼姑师傅其身法,步眼,功力却与昔日之少林僧人师傅大同小异。且因我父亲此时武功已有相当根底,见此位老尼姑师傅示教,顿明其中门道,连忙行礼致谢。老尼姑神态严肃地说道;你会了吗?你练我看。我父亲聚精会神,照样演练一遍。老尼姑说倒身之功力虽然在腰胯上表现出来,但其实质为上部在肩之特殊功夫,而根基乃在双腿之蹲步椿功。肘法并不是局部,其贯力点前肘有冲击之力,后肘则有撑击之力,而在于随倒腰通力。又对我父亲说:好你就照这样练,说罢,竟扬长而去。此后,我父亲终未见到这位老尼姑师父。
3、 五显财神庙的“王先生”
我父亲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常在北京西便门外的一位好朋友家居住。这位朋友叫赵增,素喜武术,与我父亲在一起共同练功,互相切磋技艺。每当清晨练功完毕总要在野外遛步,这也是练功后的整理功夫。可是这在这个时候,总见居住在附近的五显财神庙——此庙在封建社会时期颇有名声——内的一位老年人士,此老人清瘦身体,态度安闲,从不与任何人谈话。他做何生意无人得知,只听说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先生。这位王先生每于清晨也在乡间野外行走。我父亲与其练功伙伴总觉得这位王先生有点奇怪,所以想了解他的行径。就这样每当王先生出庙往前行走,我父亲与几位伙伴在后稍远之处跟随,但是不能追上,也就是总有一段不能超越的距离。王先生也好象觉得其身后有人跟踪,但是决不理会,任我父亲等人如何努力加快脚程,不但追不上,而且在转过几处树林,或田间小路,再看这位王先生渺无踪迹。如此半载有余。忽有一天,“正逢仲秋时节”的早晨,天气特清朗,这位王先生又出现在田间小路上,幽闲自在踱步,我父亲等人与其相遇,而这王先生竟开口说道:“遛为百练之母”,要在遛之中加上功夫才行!王先生旁若无人地在小路上练了几趟遛步的技艺功夫,是直中有曲,走步之中有踢法、拳法、掌法,我父亲等人在旁边看的出神。王先生说:可以了吧!看不明白,明天再看。我父亲等人第二天又在该地与王先生会面——也就是跟着王先生学习遛步的武术技巧功夫,可是在几天之后,这位王先生不知哪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4、 普渡寺中的喇嘛
民国初年之时,我父亲在北京东单附近的一个酒馆中结识了一位喇嘛师父。这位喇嘛师傅年已半百,体魄雄健藏神不露,性情极为和顺,虽是异族僧人,但汉语流利,谈吐风雅,在酒肆中与众位饮酒客人高谈阔论,相处甚是和气。彼时北京城中之街巷内开设的和人酒馆或茶馆往往都是天天来的固定的顾客,很少有过路客人,因之彼此都是相识熟人。我父亲与这位喇嘛师傅经常在一桌上开怀痛饮,谈论各地风土人情,甚是相得(三点水)。如此相处年余。大家均习以为常,我父亲与喇嘛师傅竟成为朋友!然在一次聚饮分手时,这位喇嘛师父对我父亲说:张三哥,明日中午你到普渡寺来,我们在庙中饮酒谈心更为有趣。你一定要来!翌日我父亲打酒买菜按时到庙中赴约,饮酒时这位喇嘛师傅对我父亲说:“我原(远)方的僧人,云游到此,现在时间已久,明天我将往他处去。年余相交,我知道你为人端正,而且武艺高强,不过艺多不压身,我再给你添点功夫,你看不是更妙吗?”说着将身后边的一个小木箱打开,从中取一轴画卷,展开一看,所画的都是各种不同姿式的小人,(练功图解)。旁边注有说明。喇嘛师傅又说道:“这个画卷我们出家人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就送给张三哥,作为日后纪念。请你收下吧!并希望你照图下功夫,定有大进!
数十年以来我父亲每练此功时,辄怀念昔日之喇嘛师傅,不胜感慨!
5、 “白马李七侯“的后辈与“贯市李”的门徒
我父亲曾向清朝中叶时代的著名武术前辈白马李七侯的后人和贯市李家的门徒学习一趟八卦转环刀(一套单刀的名称)。是李家祖传的单刀,门路精奇,招术奥妙(与八卦门中的刀术不同)。金纂提炉枪是贯市李家的绝技,是一套中平枪术,但其特点是倒提旋转,与身结合,枪中加棒,有各种特异招术。
6、 吕公堂的小老道
清朝末年时在北京东城泡子河畔有一道观,名吕公堂,地处空旷甚为幽静,每届夏季河中清波荡漾,岸边垂柳成荫,遍地绿草如茵,所以习武之士多在此处练习。就在观中有一武艺高强之道士,因他身才矮小,故附近之人皆以小老道呼之。我父亲和他最为友善,并经常在一起练习武功。
(五) 门徒的问题;
我父亲不愿教授门徒,这也许是当时社会环境所影响。但他五十岁以后在北京闲居时,曾有武术爱好者前来向他问艺,今将品学俱优者录下:
于同鹤(云南)
王守连(北京市)
许延增(北京市)
陈伯远(北京市)
耿六(北京市)
许维仁(北京市)——徒孙
注:以上门徒除耿六以外与徒孙皆以谢世。
现仍健在之徒孙有下列四人:
姜祥禄(男,山东省现年69岁,北京市染织厂职工)
李光福(男,北京市,体育教员。50岁)
杨润锐(男,北京市,厨师,52岁)
李兆祥(男,北京市,钳工,50岁)
此外尚有重徒孙三人:(均健在)
陈勇桂(男,35岁,甘肃省,武都县印刷厂职工。)
张晓航(男,18岁,甘肃省,武都县印刷厂职工。)
季华屏(女,21岁,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李庄村武术运动员。)
后记:我父亲平生最尊重各门派之武术尤其热爱同道,而自己总认为是极平凡的技艺,普通的武术,没有什么门派。有人说他是“黑门”,是“内八卦”这都不是事实。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