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术馆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转载论传统武术技击功能

向下

转载论传统武术技击功能 Empty 转载论传统武术技击功能

帖子 由 昆仑 董天时 周日 五月 19, 2013 7:31 am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的发展,使它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娱乐、审美等多种社会功能,它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在世界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搏击术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也只有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文化。技击功能是传统武术多种社会功能中的重要的一种。武术的定义是以技击动作(踢、打、摔、拿)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而技击是指以制死或战胜对方为目的的攻防搏击技能,他不受体育竞赛规则的限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讲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
一、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完善。
武术,产生于原始人群的狩猎活动。那时人们依靠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或利用木棍、石斧等作出劈、刺、砍的简单动作和野兽斗,'保护自己并获得生活来源。
进入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经常为掠夺财富而发生战争。武器随作战需要而不断改进,而战场上的搏斗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人们把战斗中比较成功的动作一击、一刺、一拳、一脚进行回忆或表演一番,频繁的战争使经验越积越多,人们有意识的攻防格斗技术开始形成。
后来人们把攻防格斗动作串起来进行表演,庆贺胜利,这样套路
也就产生了。使人们认识到武术不仅能满足生存的需要,还能满足享受的需要。武术开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及武术理论。《吴越春秋》
里的“越女”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女子剑术家,她的剑术理论是:“内
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突]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
俱往……”理法极为深奥。庄元臣在《叔苴子》里论剑:“教剑者有
法,及其能剑,忘其法并忘其剑矣。……末忘法而用剑者,临战斗而死于剑。”三国时魏国曹丕“好击剑,善以短乘长”。和将军邓展比剑,三中其臂,其“顾应”剑术有名。
汉武帝为抵抗匈奴入侵,发展骑兵,使马上刀术得到发展提高。
北宋和南宋时要抗辽抗金,出现了“锦标社”、“英略社"、“角抵社”等练武组织,促使了武术的发展。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结了抗倭经验并写出《纪效新书》,总结明代各家六合枪法为二十四势及其它兵器要说,吸取民间许多拳术之萃,编成长拳三十二势,指出套路动作的死招活用,指出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后来的陈式太极拳和翻子拳中的许多动作多由三十二势长拳演化而成。《纪效新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剑经》中载:“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为最好进攻时机’’。‘‘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柏任君斗。”
明代武术家程宗猷从浙江人刘云峰中学得双手刀法编成套路,写入《单刀法选》并和他的其它专著《蹶张心法》、《长枪法选》、《少林
棍法闸宗》等合并发行,名《耕余剩技》。
明清时已把套路作为存放武术技击的载体,出现了许多拳种:“少
林、形意、太极、查、华、炮、洪、翻子、劈挂、通臂、戳脚、罗汉、
五祖、佛汉等等许多拳种,里面包含着踢、打、摔、拿。每个拳种都
有与其相配套的兵器。如赵堡架太极拳中有刀、剑、棍、春秋大刀等
器械。查拳中有钩、刀、剑、枪等。
近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如形意门的韩慕侠,查拳门的王
子平,灵令门的刘百川,他们都以精湛的武技击败外国力士,为国争
光。
由于近代热兵器出现,武术技击由军事范围退出,除在军、警、
特和民间自卫防身中还保留部分外,其活动天地进入体育范围。在散打、摔跤,推手中保留部分。近来在电视节目中的“武林大会”,用不同拳种的攻防术进行对抗比赛,倒不失为一个保留、发掘传统武术技击功能的好办法。
二、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以武学理论为指导
传统武术各流派拳种都有其完整的武学理论,为其拳架正确,增强健身效果,增强技击功能服务。其实,使拳架正确,增强健身效果,也是为技击服务的。
如太极拳中的张三丰拳经:“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断续之时,
易为人所乘,皆致败之由。”李亦畲的“撒放秘诀”擎、引、松、放。擎起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将自己之气敷于彼劲之上,包之、裹之使不得逃脱。盖住来劲,使之随我而动。以我之气对彼之来劲,对准、吃牢、落实后,发放而去,则万无一失。当对方发劲,我即以气全吞而化解之。例子举不胜举。
长拳中的查拳看似花拳,也讲技击,在技击中讲:“出手疾,回手快,触发寸劲。明拳暗腿,手脚并用,虚打实上,避实就虚,多法巧用,组合连击。出手点睛,抢扑面门。"“不怕对方招,就怕不出招;引手抢面门,闪身向上靠;抢占背侧位,出手是奇招;倘若敌我变,顺转最为妙。”“出似离弦箭,回似火烧手;抢在他力前,跟在他力后;打上发寸劲,切忌乱出手。”
少林翻子拳在技击中讲“要扣足、扣膝、掩裆、掩肘、掩手、拧
腰、含胸拔背等。它要求快而不散、密而不乱,指右奔左,引上打下,
以闪为进,以活为本,远拳近肘、贴身挤靠。顺其势,借其力,走着
打,打着走,拳不空挥,手不空归,上打鼻梁下打裆,左右两肋中胸
膛,脚踢一阴反一阳,后腿蹶子把人伤,出手打印堂、回手挂鼻梁,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八闪翻子六合手,彼是神仙也难走。
长拳中的通臂要求含胸探背,八极、翻子要求含胸拔背,这是由
它们特有的攻防招式和发力机制决定的。通臂要求力从背臂成鞭劲打
出,八极撞靠劲,翻子双拳密如雨,如不按以上要求,则力和速度都
达不到,拳架也不正确,影响发力通顺。
形意拳中内三合的劲通过外三合的拳架打出去。打人如走路,看
人如蒿草,操练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收放快速以我为
主,起如风,落如箭,先发制人,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脚踩
中门夺地位。
八卦掌有48个技击秘诀:如接拳诀中“五花八门乱如麻,长拳短打混相加,你越快疾我越慢,我若发时鬼神泣。”脱身化影诀:“他不来时我引来,他若来时我化开,不须手避凭身段,步步不离两肘间。”其它还有迈步诀、身法诀、手法诀、封闭诀共48秘诀。
三、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表现在构成各拳种的动作基本要素和功法上。
传统武术的各种拳种套路动作编排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以单式左右对称编排,如形意五行拳以劈、崩、钻、炮、横五个基本拳法正反练习。通臂拳也有以单式正反练习的套路。长拳如查、华、炮,洪是以非对称动作组合的复杂套路。太极长拳以非对称动作组合为多。
八卦掌是对称与非对称结合的,每一掌分互相对称的正反面,而每一面又是非对称的。不管套路如何编排,它里面都包含着最基本、最直观、最简单的带有攻防搏击性的成份,这些成份(即基本要素)都是能为技击服务的。
如太极拳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左、右、中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要素;太极剑由砍、撩、抹、刺、抽、提、横、倒、进、退、左、右、中基本要素组成。用以上这些要素经过训练,灵活运用可用于实战。
如查、华、炮、洪等长拳,有冲、挑、格、架、挂、劈、抓、砍、火、钩等手法,有踢、弹、扫、摆、钩、蹬、踩、踹等腿法,还有擒拿中的缠腕、切腕、卷腕、拧手、扭臂、别肩、扼喉、跪腿、按揿等。蔡龙云用了华拳的迎面三腿击败外国拳击家。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拆拳,就是把套路中这些有攻防搏击成份的
元素拆出来用于实战。搏斗时没有明显的弓马步形,只有重心虚实的变化,在搏击理念指导下运用这些基本要素。
八卦掌的前辈王永昌说过:“教一。姿势不过使你练得此种身法、步法、手法,若即以此应敌,必难于用上,用时要完全拆散。”
套路中使人至伤、至残、至死的招术有:“二龙抢珠、双风贯耳、飞镖刺心、海底捞月、犀牛劈角太阳穴、指裆锤、雪花盖项、金鸡啼头啄气口、金鸡劈腿取会阴、余月斩腰伤肾俞”等。这些动作名称很形象直观地说明该动作用法。
各流派拳种有其完整的一套功法体系:如查拳看看很优美,但它也有一套功法。
1.站桩活气:立体桩、马步桩。
2.打桩增力:用胯、腿、膝、肩、臂、肘、臀、拳、掌配合简单技击动作和方法打和撞击沙包、木桩、树桩等,用掌插豆缸和沙缸:伞身倒立,练手掌、指、臂力。
3.行手练功,打散手。
螳螂拳、猴拳要练掌插沙,手抓沙袋、石锁,用来增强搏斗时手掌的穿透力和抓力。鹰爪拳练抓缸,增强搏击指力。
太极的螺旋劲,长拳的直发劲,形意拳的蓄发劲,八卦掌的弹簧劲,都能在技击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基本动作用于技击时,形式虽简单,内容确很复杂,他包含着用动作时的计谋,攻防角度和敌方距离估计等。西门庆在狮子楼上踢掉武松的刀,用的是外摆腿这个平时晨练时大家经常练的腿,因为踢刀不能正面向上踢。奚诚甫的高腿,里合腿接穿心腿(用里合腿打掉对办兵器紧接穿心腿)。刘百川的低腿,踢对方膝盖下的迎面骨走的玉环步,使对方不知刘用的哪一脚踢来,哪个方向来,哪腿虚,哪腿实,防不胜防,没有人能破掉刘的腿。他们都练得出神入化。
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儿子吴公仪指裆锤这招用的好。1952年在澳门举行世界拳王比赛,个子矮小的吴公仪边退边闪来避让个子1米90的欧洲拳王的连发拳,后来吴看准拳王一个空隙来了个转身指裆锤直冲拳王裆腹,这时拳王一个急收腹想避开吴公仪的冲裆拳,却把上半身胸部暴露,吴公仪趁势把指裆锤变成了向上的勾拳,拳王胸腹受伤倒地,裁判数到lO还起不来。吴公仪把指裆锤向上一勾这动作编在了他的太极拳里,点明这动作还可以这样用。当然这次获胜和吴公仪的时机把握的好,功力强也有关。
技击就在我们每天练的一招一式上,在基本功上。
四、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由于仿生武术的出现,而更加丰富完善充实提高。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为了生存和野兽斗,人们发现人类走不如兽,飞不如禽,于是模仿飞禽走兽搏斗的动作来打斗。如模仿蛇的缠绕,猴子的步捷轻灵,螳螂的奋勇格斗之猛,鹰的左右翻腾刚暴凶狠,虎扑食的凶猛,鸡啄米的准确。于是仿生象形拳就产生了。
在技法上,螳螂拳用了刁、拿、锁、扣,长手短手结合,刚柔相济。“五快”——手快、腿快、步快、身快、式快,变化莫测。
猴拳,手法刁、拿、锁、扣、抓、项、勾,腿法上用屈伸性强的踹、点、蹬、弹,身法松肩、缩颈、圆臂、束身、弯肘、曲膝等形态,步法轻灵,脚尖小跳步,攻防严密,连续进攻,躲闪灵活。
醉拳用跌跌冲冲踉跄步,用点、盖、插、刁、拿、采、扣等手法:勾、挂、盘、剪、提、蹬、弹、缠等腿法;挨、撞、挤、靠等身法,各法协调配合。似醉非醉,形醉意清,步醉心不醉,迷惑对方,以醉进招随机就势,避实击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象形拳象形取意,如象形成份太多,影响攻防,于是有取意拳。
取意拳粗看并不像某一动物,它是取某一动物搏击特长的特点,来作为拳术的技击手段,攻防技击性强。如形意十二形,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还有通臂拳。通臂拳又叫通臂猿猴,取了猿猴的长手臂收放自如的特点,利用腰胯侧身拧转,含胸探背、肩背松顺、腰背发力,用鞭劲打出去,造成放长击远和长一寸强一寸的技击效果。
仿生武术不但培养了人们审美情趣和形象思维能力,也丰富、完善、充实、提高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
五、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受武德的制约和引导
传统武术的技击是要伤人的,所以随着传统武术的发展,武德也相继产生。武德是调节擅长技击技能的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把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引导到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去。武德要求反对侵略,爱围爱民、尊师重道、遵守社会公德。
明朝中期,少林武僧空月带领30多名僧人组成僧兵队伍,奔赴江苏松江一带与倭寇血战,屡立战功,最后血染沙场。
抗日战争时,少林寺德禅法师组织众武僧,在皮定均司令员的领导卜,成立“少林抗日政府”,在少室山一带打击日寇和汉奸。
人民解放军南下时,少林寺德禅法师亲自送弟子行方、素祥、素龙等参军入伍,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受到部队嘉奖。
原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上将、浙江军区司令员钱均中将均出自少林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少林功夫有“八打八不打”。“八打”是打不致造成严重伤害,而又能控制对方的部位;而“八不打处”处都是致命部份。如太阳穴、锁口、硬软肋间、两腋、下阴、腰眼、尾闾、耳窝。
武当内家拳要求习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止戈禁暴”。明代内家拳有五不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梁质钝者。
少林秘典《汇象罗汉行功》记载了点穴之术,并指出这种极厉害武艺的出发点是仁爱而非残忍。兵刃之举,是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点穴就是为了使对手心神昏迷,容易救醒而不致于伤人,体现了少林功夫的仁爱武德。
现代武德已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尾 声
传统武术是开发提炼搏击要素的丰富的知识宝库,它需要人们去开发去提炼。它又是一个信息密码库,需要人们去破译它,解密出它的攻防内涵。日本空手道鼻祖直言不韦地说空手道来源于中围嵩山少林寺的十八罗汉手。其它如跆拳道、泰拳等都从中华武术中提取攻防技击素材,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项目。
我们即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夜郎自大就是不要认为外国不行,中国功夫最好。这是错误的,因为世界各国都有它们自己的技击术,他们也都经过冷兵器的战争。文革串联时,我在上海碰到一位80多岁的老者,他参加过1900年反对八国联军入侵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一次他们和沙皇俄国的哥萨克骑兵交战时发现六合刀法怎么和哥萨克马刀术有那么多相同。这也证明人类在对技击问题思考上有共同点。不要妄自菲薄就是不要认为中华武术都是花拳绣腿。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受武学理论指导,受古代兵学、医学、阴阳五行、易经等学说影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个文化总体。传统武术中的螺旋劲、蓄发劲、弹簧劲、铁砂掌、红砂手、缠枪及各种功法和武学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搏击术的重大贡献。刘百川的玉环步鸳鸯腿、韩慕侠的马形掌、王子平的左右横开掌,这些击败外国力士的招术都能在传统套路及功法中找到影子。无非现在的人大多数以健身为主,没有人花这样大的精力去练,不去练不等于传统武术中没有攻防技击。如果现在有人走玉环步踢三年树,加上搏击理念指导,成为二分之一个刘百川也不成问题。
套路是武术发展的最高形式,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和灵魂。在发展中华武术多种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应该把发掘传统武术的攻防搏击成份放在重要地位。
昆仑 董天时
昆仑 董天时
管理者

帖子数 : 85
注册日期 : 13-05-14

http://wlzygsg.888forum.com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